
10月10日,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在我校东校区新民楼“红数林”社区举办“红数林”读书会(第十五期),本次读书会邀请党建专职组织员钟开运老师担任分享嘉宾,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庞慧琳主持,党支部党员代表与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研读《青年的品格:黄文秀们》,重点围绕书中第一部分“总有人要回来——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黄文秀”展开学习,于榜样事迹中感悟初心使命,在思想共鸣中凝聚青年担当。

活动伊始,钟开运首先点明主旨:“黄文秀同志用青春诠释初心,以生命践行使命,是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典范。此次研读她的事迹,既是为了传承榜样精神,更希望与会同志能从‘总有人要回来’的选择中,读懂青年党员的责任与坚守。”


分享环节,钟开运以“初心如磐的‘归乡人’——解码黄文秀的青年担当”为核心展开解读。他结合书中“总有人要回来”的章节内容,细致梳理黄文秀的成长轨迹与选择:“从走出大山到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,主动请缨回到家乡百色革命老区;从走访贫困户摸清村情,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——黄文秀用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’的行动,回答了‘青年该如何选择人生方向’的时代命题。”他强调:“‘总有人要回来’不仅是她的个人选择,更是一代青年党员‘把根扎在人民需要处’的精神写照,这种‘反哺家乡、扎根基层’的情怀,值得每一位青年学子深思与学习。”


互动交流阶段,与会成员结合自身经历与思想感悟踊跃发言。党员黄梓轩谈到:“黄文秀同志在脱贫工作中‘精准施策’的态度,与我们数学学科‘严谨分析、靶向解决’的思维高度契合。作为党员,我们既要在专业学习中追求精准,更要在服务同学、奉献社会中践行‘精准服务’的初心。”党员陆柳先动情表示:“‘总有人要回来’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,黄文秀用生命证明了青年的价值可以在基层绽放。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,我会以她为榜样,主动参与志愿服务,争取早日成长为能担重任的党员。”现场讨论氛围真挚热烈,榜样的力量让每一位成员都深受鼓舞。
此次“红数林”读书会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深化“党建+榜样育人”模式的重要实践,通过聚焦黄文秀“归乡奉献”的事迹,让党支部成员在近距离学习时代楷模中筑牢信仰之基。未来,支部将持续“以榜样铸魂、以实践践心”的育人思路,通过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基层调研实践”等活动,推动成员将系列读书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、锤炼党性的实际行动,让初心使命在青春征程中持续传承。